高齡化社會來臨,巴金森氏症患者逐年增加,北科大榮譽教授林宏裕,2010年罹患巴金森氏症後開始投入研發,花了七年時間,開創全新非侵入性療法,不僅成功擺脫輪椅,還能跑步、跳舞,更幫助17名病患告別行動不便。
助理研究員廖非非:「我們就是把它放在後面的枕骨大孔,然後就按開始。」
在後腦杓貼上,光照治療機,透過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,搭配氫水活化受損細胞。74歲北科大教授林宏裕,2010年確診巴金森氏症,花了7年時間,研發出新療法,為患者帶來新希望。
北科大榮譽教授林宏裕:「發現原來氫跟紅外線,近紅外線是匹配的一對,他們是非常的匹配,好的優點讓它發揮出來,但是壞的缺點,它就會被氫水,或者是氫氣所消滅。」
助理研究員廖非非:「巴金森氏症的患者,它就是缺乏多巴胺,所以引起行動上的障礙,利用近紅外光來刺激活化,來產生更多的多巴胺。」
這項非侵入性療法,早晚2次、每次15分鐘,連續2週使用下也幫助17名患者,改善運動障礙問題,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,林宏裕現在不需坐輪椅,甚至還能跑步、跳國標舞。
北科大榮譽教授林宏裕:「我就用四天,它就發揮了效果,我就可以跑,我四天就可以跑。」
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鄔定宇:「巴金森氏症它是一個退化性的疾病,那過去它對於藥物的治療來講,是沒有辦法去改變它的病程,就只能藥物控制它的症狀,所以我們才想說要用一個新式的療法,來處理這個巴金森氏症的病人,那我們是想到一個方法,因為光照治療可能可以活化我們這個腦的神經,讓這個腦神經的功能可以恢復,所以我們就設計一個臨床試驗,是給病人做這個光照治療,再合併氫水的使用,那我們是希望說用這個光照治療,盡量維持這些神經元的活性。」
巴金森氏症患者,藥物治療以補充多巴胺為主,若症狀加劇,藥會越吃越多,相對副作用也會越嚴重。現在有了這套新療法,讓患者症狀,有機會獲得有效改善外,二代機也正在申請臨床測試。
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鄔定宇:「它目前還是一個沒有得到證實的治療的方法,不過說在初期的研究裡面,我們看到說至少安全性上面是沒有問題,第二它有帶有一點點小的幫忙。主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,但藥物治療對於症狀上面的控制,就是看他哪一個症狀比較厲害,我們醫師就會根據他的症狀,做藥物上面的調整,但現在比較新的方法還有,在腦子裡面去植入這個電極,那這個電極,我們去調整它刺激的方式,也可以讓它運動上面改善,那另外一個就是,我們醫院也有就是神波刀,神波刀它可以針對巴金森的顫抖,有很好控制的效果。」
記者劉彥萱:「目前全球有超過850萬人罹患帕金森氏症,而全台的患者就有近8萬人,而這種神經退化性疾病,初期很難被診斷出來,症狀除了雙手容易顫抖外,步態不穩容易跌倒,也都是重要的前兆之一。」
巴金森氏症,好發在55歲至60歲間,65歲以上盛行率約1%,80歲以上為3到4%,病程依嚴重程度分成五期,第一、第二期開始出現手部顫抖,行走緩慢症狀,第三期平衡系統出問題,走路不穩,到了第四期,失能逐漸嚴重,日常生活需親友協助,第五期則無法自行走動,必須長期臥床或坐輪椅,雖然都和阿茲海默症一樣,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,但阿茲海默症剛開始認知退化較明顯,巴金森氏症則是以身體動作不協調為主。
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名鑫:「那阿茲海默症的話,它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的失智症,所以它的症狀主要是記憶力變差,然後會有妄想症,然後會容易迷路之類的,那巴金森氏症的話,他有部分的病人在後期,也會有失智的症狀,但他主要的症狀,還是以動作障礙為主。」
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,巴金森氏症患者逐年增加,如今數十年治療困境出現一線曙光,接下來將展開大型臨床研究,讓巴金森氏症不再是不可逆的疾病。
更多 TVBS 報導
突然出現「這症狀」小心「巴金森氏症」找上你 醫:留意這件事速就醫
防失智這招有用嗎? 醫師:出現這狀況罹阿茲海默症風險高!
男星罹患「早發性阿茲海默症」 驚慌害怕暴哭畫面曝令人心疼
雷神索爾怕了!易患阿茲海默症恐隱退 遭爆「檔期全空」
留言列表